接下來是關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神話的三樣作品。這是《薩爾貢、阿卡德和基士之王》,也就是阿卡德人的首領薩爾貢的頭像。雖然解說牌上寫了他的豐功偉業,不過因為雕像沒有左眼,總讓人有種兇狠的感覺啊。
在薩爾貢身後像沙堡的物體竟然是──廁所!喂喂,這真的可以上嗎?不過我也沒打開來確認一番就是了。上面不知有沒有屋頂,若是沒有,在晴空下上廁所應該別有一番趣味啊~~
《漢摩拉比的密碼》則是做得和記憶中歷史課本裡的圖片十分相像,背後的壁畫質感也做得很逼真,彷彿真的搬來一個古蹟在這似的。
有著人面鷹翅水牛身的《爾沙巴德的守護精靈》,據說名字叫作shedu或Iamassu,可以趕走惡靈。看著祂的腿部線條,感覺充滿了爆發力。翅膀和裝飾的紋路也都刻得好精細哦,很漂亮。
剛開始還會注意看一旁的解說牌、注意是來自哪國的沙雕手做的作品,到了後來不知是因為越來越熱,還是目光都被沙雕吸引住了,漸漸地就沒再細心看解說。現在還知道某些作品名,是因為有拍到照片。這件作品後來看別人家的照片,發現是《印第安人的精神》那件大型沙雕的背面。好像是白日騎馬奔馳的勇士。
一邊還有老鷹叼魚回巢哺餵雛鷹的沙雕,不過這《雄鷹慈哺》的「雄」,不知是性別的「雄」還是雄壯威武的「雄」呢?
一邊看沙雕,目光卻常常忍不住往海邊飄去。心裡想著等會一定要靠過去好好拍照跟玩玩水。照片中的男女好像是拍沙雕時擦身而過的香港人,這天其實常常碰到他們,不過我有時抓的時間和表達的態度不夠好,結果看起來好像在跟他們搶位子,真是對不起啊,我真的沒有那個意思。>__<
靠海的那一邊也另有一尊《爾沙巴德的守護精靈》,現在想想,雖然姿態不同,但真是剛好左右兩邊各一尊,好像在守護這座沙雕城。
這尊是頭和前身突出,在烈日下仔細觀察,可以發現雕刻得很細緻。這樣好像祂吐氣成雲哦。
隔壁是同屬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神話的《葛諾母獅》,據說原作是一個有五千多年歷史的小雕像。感覺雖然與真的獅子形貌有差,不過線條流暢優美,好像很有力的樣子。底下有一點點崩塌的痕跡,就不知是忠於原作還是真的塌了。
日本沙雕手以作品《感謝台灣》,向台灣這次對日本震災捐款的熱心表達謝意。上面有櫻花、梅花和台灣藍鵲,感覺充滿生機啊。希望日本能盡早從這次的傷痛中重新站起。背面也有用中文寫的感謝文,不管是中文日文,字跡都很端正漂亮。
再次來到中間,欣賞另一座充滿濃濃台灣味的大型沙雕《福爾摩沙──美麗之島》。打頭陣的是舞獅和大仙尪仔,光看就讓人覺得有些興奮呢。左邊的舞獅頭上不知為何寫了個「洋」字,難道是西洋來的獅子?XD
正中間是個大大的總統府,線條很直,連細節都有顧到,感覺很恢宏,頂上還插了一只真的國旗。不過後來才想到,上面的字應該從左邊念,還是右邊念呢?算了,開心就好~有很多人在這裡拍大合照留念。
門口有兩輛車,有一台還是加長型的。車旁站了兩個人送行,不知道又是誰呢?視線往總統府大門看去,不知為何有種想鑽進去一觀的念頭,不過要縮到那麼小才有可能吧。
側面是101大樓和……海綿寶寶?為什麼是海綿寶寶啊。XD 不過小孩子看到一定很開心。比起海綿寶寶,我更喜歡上面有著俏皮笑容的氣球,很有種惡作劇畫上去的感覺。
101旁吐著舌頭的派大星~不過胸部塌掉了。派大星也有笑臉汽球哦~
旁邊另一個單獨成型的作品,一面是手持香扇的美人,花紋和細節雕得很漂亮,令人嘆為觀止。仔細看,睫毛有特別做出來,手上還有指甲彩繪哦。
持扇美人的背面雖然相對比較簡單,但還滿有過節氣氛的。與身處的文化環境有關的話,感受會特別深,也特別有親切感。
邊角處是一座燈塔,看起來與三貂角燈塔有些像,但我對燈塔沒有特別研究,不太確定是不是。正背面則是中正紀念堂浮雕。
不知道為何,我好像特別喜歡魚形沙雕。這一簍滿滿的魚看起來好可愛哦~~
手捧大魚滿載而歸的漁夫雕得很棒,很有台灣味,好有親切感。XD
抬頭望,旁邊立著的鯉魚旗順著海風,時起時落,在陽光下色彩特別鮮豔。
《海之傳說──媽祖》面海的那一面是慈眉善目的媽祖,左右還有順風耳和千里眼,腳下是祥雲環繞,頭上是瑞氣千條。我自己都覺得這一張修一修應該可以掛起來拜了。XD
大型沙雕的最後一面是一個捧著臉頰望天的少女,不知是在天馬行空地幻想呢,還是抱著好多好多的夢想畫著未來的藍圖?周圍有沙做的雲朵陪襯,天上正好也有真的白雲飄過。不過右上角那看起來像是合掌的手,找不到主人是誰,就不知道有什麼特殊意義在了。
來自浙江的《普陀印記》,將普陀山的名景一一雕出。一條龍盤於山頭,從嘴裡吐出了水(還是雲氣?),一條一條的水柱俯看很像菊花的花瓣。
雖然沙雕的數量不少,但沙灘更大,越靠近後面沙灘越廣。放眼望去,雲影在地上忽明忽滅,遠處是在青山映襯下的龍門吊橋。記得以前去露營,晚上曾跟夥伴踏過吊橋,到海邊去看月亮,不確定那時去的是不是海水浴場的沙灘就是了。
這時發生了一件糟糕的事──相機說它快沒電了。啊啊前一天忘了充電,今天好快就……結果接下來都沒辦法像之前一樣平心靜氣地欣賞,只敢找好喜歡的沙雕,喬好角度,快速地拍一張就關掉。這座沙雕不記得叫什麼了,被花朵圍繞的蝴蝶精靈微微笑著的樣子很可愛,總覺得長得好像我的一個朋友啊。
戴著頭盔手握盾牌的軍士,每人的盔甲和盾牌圖樣都不同,真可惜沒能好好多拍幾張。
沙灘上還有幾隻被當作戰爭工作的大象,疲累地倒在地上。不過如果不看解說的話,要說牠們是沉在清涼的河水裡消暑,好像也可以?XD
最後一座大型沙雕,描繪的是裝備精良的士兵攻城的模樣。投石機、大象、有著整齊木柱的碉堡、形態各異的軍士……唉唉好遺憾不能多拍幾張細部。
背面則有著大大的兩軍象徵,一邊是羅馬一邊是迦太基。
過了這座沙雕,後面就全都是高度不到腰部的小型沙雕了。仔細看看,發現可能是一般民眾的作品,有學校學生的,也有地方社團的,更多的是從隊名看不出來是來自哪裡的。礙於相機電力問題,我只挑了最喜歡的一座拍起來,印象中好像是泰北高中學生的作品。吸引我的地方是那圓滑的弧度,以及人和動物的趴姿,感覺很有治癒效果,小而可愛。
時近中午,太陽很大,雖然只是覺得有點熱(比起這幾天的天氣好太多了),但我想還是多少對身體有影響吧。每當雲朵飄去遮住太陽,都有一種舒適的涼快感,稍稍消去一些疲累感。來到海邊,海浪一陣一陣地拍過來,與遠方的山頭和廟宇映襯,真是一幅好景色。
我忍不住又往海邊更靠近一點。被海水打過的沙灘含水,腳踩上去非但不會陷下去弄得滿鞋沙,反而像水墊一樣微微地起伏,好有趣!伸手摸摸輕輕滑到不遠處的海水,竟然是涼的,很舒服,我又再往前一點想多摸一下,下一波浪頭就衝了過來淹過我的鞋子,啊啊溼掉了!而且還塞了好多沙進來!囧
匆匆沿著海邊走回橋的附近,回頭再看一眼,沙灘上的腳印,玩沙的親子,不斷沖來又退去的海水,遠方的核電廠和山頭,有種夏天的味道。
因為天氣實在是太好了,忍不住再拍一張留下藍藍的天和藍藍的海,不知何時還會再來。
在橋頭附近看到的,一根白色的羽毛插在沙地裡,不知是什麼鳥的毛(附近沒看到什麼鳥),又是怎麼插進沙裡的(是人做的呢還是大自然的力量)。
忍不住還是跑到橋下休息一下了,不過怕褲子上都是沙,不敢坐下。來這裡果然還是該帶個拖鞋和野餐墊之類的。橋下已經有三三兩兩的遊客,把這裡當根據地放了許多東西,再跑出去玩。抬頭望,天空好藍,橋底映著沙灘反射的陽光,比起漂亮的橋面,普通許多。
離開沙灘,下一個目標便是去車站附近買著名的福隆便當作午餐。出了海水浴場入口,我先坐在樹下休息了一陣,很涼快。雖然身上並沒有特別不舒服,只是有點累,但我還是怕這是中暑的前兆而多喝水多坐了一會。畢竟是單槍匹馬地出來玩,萬一中暑啊還是什麼的倒在這裡就不好了。
路過7-11時又買了瓶汽水消暑,到了車站,不過先去了下廁所,回來時想吃的那家便當店就大排長龍了。(哦,還有進廁所前看到冒著黑煙、疑似蒸氣火車頭的黑色火車頭跑過,結果手腳太慢沒拍到。)因為實在排太久,怕來不及搭車,只好放棄這家的便當,跑去月台碰碰運氣了。
後來才知道月台便當的小販都是火車快到時才會出現,好不容易聽到「扁冬──扁冬──」的叫賣聲從地下道傳來,我趕緊上前買了個便當。坐上往台北的莒光號,車上只有少少幾個人,挑了喜歡的位子坐下後,大家都不約而同的拆開手上的便當來吃。60元的福隆車站月台便當,大概是剛從店裡拿出來的,還熱呼呼的,內容物還不錯,只是瘦肉有些老。
每到一站,列車長都會下車執勤,位置差不多剛好在我窗外,在努力工作的人面前吃便當,感覺真是不好意思。車窗外呼嘯而過的景色充滿了夏天的綠,剛開始是綠色的田地和房子,後來兩旁的山就越靠越近,漸漸地就變成在山谷間前行。一邊吃飯一邊賞景,還有冷氣,真是一大享受。最後在回到市區前,忍不住在車上打盹了一下。
整體來說,一百元能欣賞這麼多作品,還能玩水,真的很值得。以前不太喜歡去海邊玩,覺得太陽特別烈,又熱又容易曬傷,沾到衣服鞋子的沙子很難清,還有海水會黏黏的等等,總之就是印象不太好;不過這次去福隆後,倒是很想在秋天天氣好的日子再去一次,好好玩水,明年的沙雕季若是時間許可,也想再去參觀。這裡真的很漂亮,還有好多地方沒有好好探索(必須承認沒有相機,我的積極度會下降囧),有機會一定還要再去!
沙雕季展到六月底哦,想去的快去吧~
◎相關資訊
2011福隆國際沙雕藝術季
http://events.necoast-nsa.gov.tw/sandArt11/index.htm
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觀光資訊網──福隆海水浴場
http://www.necoast-nsa.gov.tw/user/Article.aspx?Lang=1&SNo=04000472
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