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(石碇)── 北宜高 ── 頭城交流道 ── 大福路、大坡路(192線) ──> 龍潭湖
 
自從雪山隧道開通之後,往來北宜兩地,真的快了很多,頭城到台北市區大約一小時吧!我和拔啊的遊玩範圍,也因此得以擴大到宜蘭。
穿過冗長的隧道,看到標號第36的逃生口不久,出口就在前方了。脫離黑暗迎向光明的那一刻,映入眼簾的,是橫亙在前的高山。右手邊是綿延到山腳的水田,左手邊雖然我的位置一時看不到,不過回程時就可以發現一樣也是美麗的田野。龜山島有時清楚地浮在綠色波濤之上(從這裡看不太到海啦),有時只有一些些龜背浮出雲霧,更多時候是只有一抹淡淡的影子,要睜大眼睛才看得到。有時被那景色迷惑,還會忘了要下離隧道口沒多遠的頭城交流道。
 
……不過這不是這次去宜蘭玩的天氣啦!那天天氣好的咧!藍藍的天白白的雲,雖然已是十二月,但徐徐涼風之下,舒服得像是秋天……雖然這對炎炎夏日坐在沒冷氣的屋內的我來說,已經是有點難以想像的感覺了。Q__Q
 
其實已經有點忘了那次到底除了龍潭湖還有去哪裡,只記得早餐是隨便在哪個田邊停下來吃的。宜蘭的水色山光很讚,感覺不用特別到什麼景點去,處處皆美景,所以這張我也不記得是在哪拍的了。這時節田裡雖然都光光的沒種東西,但是倒映著藍天與青山的水田,一樣迷人。
 
因為第一次來路不熟,所以有稍微迷了一下路,還開到公墓附近去了,好在繞來繞去還是有找到「正途」,順著棕色的指示牌走,找到了我們此行的目標。停車場、廁所、服務站、大片的草皮,感覺這裡是有整理的景點,停好了車往湖邊步道而去,近看卻有點失望──因為湖水上漂蕩著一些碎屑,還有一點點油汙。
 
不過放眼望去,不得不說風景真的美啊!遠處小屋紅色的屋頂也點綴得恰到好處。其實這不過是龍潭湖的一半而已,身為「宜蘭五大名湖中面積最大者」,沿著環湖道路開也要好一會兒呢。湖的另一邊也是被山圍繞,有種被綠色包圍的感覺,不過因為取景困難我就沒照了。
 
想也知道兩個懶人怎麼可能用走的環湖呢,當然是又回車上開車環啊。雖然環湖道路是單向(逆時針方向環湖),不過也有幾台偷懶逆向的車,還好只有前段一點點有碰到這樣的情況。其實這條路很多地方都不寬,要會車真的很麻煩。
 
陽光綠樹,藍天翠湖,偶爾有夜鷺安靜地飛過。緩行於環湖道路上,感覺很舒服。遊客不多,可能因為不是假日吧,有人散步有人垂釣,氣氛悠閒。行至之前看到的紅屋頂附近(結果是山產店啊……),看到有幾位農婦在田裡挖薑,第一次知道原來薑挖出來時都是一大株一大株的,看起來像粗壯的珊瑚。XD
 
沒有到附近山上的寺廟去看看(主要是因為路看起來實在很小,不敢開車上去),所以不知道龍潭湖到底是什麼形狀。繞完一圈之後,我們就打道回府了,這次比較沒有迷路,哈哈,不過也不太記得是怎麼走回北宜高的。
 
在等紅綠燈的時候,發現窗外景色不錯,趕緊照了幾張。看起來很像是天空在照鏡子的感覺。
 
結果到後來變得有點奇幻?好像房子是活在兩片雲中間似的。
 
宜蘭的田野風光,對我們這種都市俗真的有很大的吸引力啊!春天新插了秧苗時,看過去是一片鮮嫩的青綠色。
 
靠近了的話就可以看到排成一條條綠線的小苗苗,略略歪斜的模樣有一種手工的韻味。(對不起,其實我知道農夫們是非常非常辛苦的)要長成好吃的稻米哦!是說田裡插的旗子功用到底是什麼呢?一開始我以為是拿來趕麻雀用的,可是等到結實累累的季節時好像又不見這些旗子,總不會是拿來競選的吧。
 
靠近三星一點的話可以看到比較多的蔥田(還有梨子園,三星上將梨也很有名啊),深綠色一整畦一整畦的模樣也很好看,底下鋪的好像是稻草?
 
水田與蔥田並排,農舍旁種著的大叢竹子倒映在水裡的景色,在這並不少見。
 
喝!長成綠油油的樣子了,一眼望去很像綠色的絨毛地毯,很舒服的樣子。(不過聽說這時期稻子跟雜草很難分,除草不容易)這張是在陳氏鑑湖堂附近照的。
 
六月某個連續大雨之後的出遊,那天沒下什麼雨,天氣陰陰的,籠在山上的雲霧變化很漂亮。這種綠色一望無盡,讓人身心舒暢,沉醉其中,一層一層的樣子真的很像波浪啊。
 
最近也是稻子結實累累的時候啦!在北宜高上放眼望去,各種不同的黃綠色鋪在地上,好像拼布一樣。(不過這張在蘇澳山腳下照的,比較看不見全景。)


沒有種稻的時候。即使天氣不佳,也自有如水墨畫一般的美感。
 
這是在塭底附近照的,第一次看見這麼多白鷺鷥群起飛舞,讓我一邊亂叫一邊拍。XD塭底是個賞鳥的好地方,有很多我叫不出來的水鳥。(賞鳥是很久以前的事了,種類都快忘光啦。)
 
總之,宜蘭是個去很多次也不會膩的美麗所在。><
 
◎相關資訊
宜蘭生活服務網-龍潭湖
 
宜蘭縣政府風景區管理-龍潭湖風景區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餃 的頭像
    阿餃

    阿餃的走‧走‧看‧看

    阿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